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园林废弃物都去哪了?一起探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思泳
通讯员 刘慧鹏
在世界环境日来临前一天,广州中山纪念堂开展“诗情绿意”生态历史文化游及“巧化‘春泥’更护花”环保科普体验活动。
(资料图片)
广州中山纪念堂绿化面积约6.1万平方米,每年都会产生150-200平方米的园林废弃物,这些废弃的树叶、枝条离开中山纪念堂后都去哪了?是如何处理的呢?
传统的处理方式,一种是收集后集中焚烧,但是这种方法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资源,不科学、不环保,目前较少采用。还有一种是集中收集并填埋起来,让它们在掩埋腐烂的过程中逐渐变成土壤有机肥,这种方法较环保,但是植物腐烂的过程太漫长,转化率也比较低。
现在有更先进、更环保、更高效的处理方法,就是“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系统”,它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山纪念堂去年6月推出“诗情绿意”生态历史文化游径,依托游径所开展的“堂小青”爱绿护绿志愿者讲解活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巧化‘春泥’更护花”环保体验课堂作为“诗情绿意”生态历史文化游径中的全新重磅内容,集结绿色先锋“堂小青”爱绿护绿志愿者们,率先探索中山纪念堂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的全过程,揭秘如何让“废料”变成“肥料”。
园林废弃物如何“重赋新生”?广州中山纪念堂把全过程“搬”来了。结合3D打印技术,1:1还原园林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
长期从事园林废弃物处理与种植基质研发工作的广州市绿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主管代镇化身“环保领航员”,利用模型讲解如何通过收集分拣、粉碎、高温好氧发酵、接种、筛分等工艺,把园林废弃物制作成各种不同作用的有机肥料或营养基质土,再回归到园林绿化养护中,帮助植物更好地生长。
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活动当天,“堂小青”们还亲自动手,体验调配营养基质肥料的过程。在学习原料知识的同时,把自己制作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春泥”带回家,为家里的盆栽增添一份营养肥料。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供图
责编 | 梁怿韬
校对 | 桂晴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资讯
- 热讯: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园林废弃物都去哪了?一起探秘!
- 苦瓜凉拌怎么做最好_苦瓜凉拌最好吃的做法凉拌
- countifs函数的使用方法介绍 全球即时看
- 法网:张之臻无缘十六强-全球看热讯
- 每日视讯:国瓷材料:6月2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全球快讯 环球要闻 环球动态
-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查询全国联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 外观有运动化升级 2023款马自达2官图发布
- 龙门三坐标测量检具步骤_龙门式三坐标测量仪_全球短讯
科技
-
大山深处的书香春节2022-02-07
-
天津:男子涂改核酸证明进火车站被拘留2022-02-07
-
守护中国唯一国境“骑马线”的“护路人”:保证中欧班列冬季运输安全2022-02-07
-
降雪致青海多条高速实行交通管制2022-02-07
-
广州番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疫情防控管理区2022-02-07